主题: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捕色者
楼主回复
  • 阅读:1917
  • 回复:2
  • 发表于:2015/3/8 15:16:4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一切处事、待人、接物中,我们能保持好的心态,是人生快乐、幸福、健康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因素。

很多人认为自己心态没问题,不需要花太多精力来处理这个事情,果真是如此吗?佛用禅定的的功夫看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为人世间的真相是“刹那900个微细念头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状变现出来的假象”,所以才告诉我们真相,这些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是梦幻泡影,所以就要学会放下,问题是我们没有定功,看不到这个境界,所以对《金刚经》上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

很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心地比较清净,心里的杂念少,还富有爱心。

当我们的社会中发生大灾难的时候,社会各地地区,各种组织,各类人群,各方都参与到灾难的救助上来,在财物方面、精神方面尽心尽力的支持,这表现的是人间大爱,当你有机会作为其中一份子参与到这样的救助活动中的时候,你的心是被爱充满的,这时候你也感到会感到非常的快乐。

虽然这种人性的爱非常美好, 由于我们没有定功,这种爱不圆满,为什么说不圆满?从以下情况可以看出来。

首先这种心态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当这种短暂的“享受”过去以后,我们又陷入到生活的失落中,为什么会失落,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失忧患”常常伴随我们左右。其次,由于总难免计较“忧患得失”,得到了的东西想得到更多,得到了就容易生贪婪的心;得到后又担心失去,失去的时候升起忧虑、烦恼的、甚至怨恨的心,反正“得到”和“失去”都不自在。自然就苦从中来。

“佛”教我们 对一切事情用慈悲心,而不用爱心,为什么?因为人间的爱心虽然很好,但是爱心容易产生情执,情执不是好事情。

什么是情执,就是情感上的依恋和放不下。爱的深放不下,看看有些人为什么要做贪官,因为他爱钱,爱家人,爱职位,因为贪爱这些,觉得深深的不舍,觉得越多越好,到后来就迷失了方向。相反,也有爱不到,爱不及而由爱生恨而走向爱的反面的,看看我们生活中,很多长辈溺爱子女、晚辈,处理不当的使得子女、晚辈无法具备独自的判断能力、自理能力,后来在人生道路中做出教训惨痛的事情来,也有在情爱方面不难见到的由爱生恨而伤害对方的事情(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要想得到,我们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所以我们仔细看来,这个种爱是危险的。

慈悲心是什么,慈悲心里有我们人间的爱、爱心,但是这种爱和爱心超越了“小我”的境界,进入了“大我”的境界。

中国古人 说“百善孝为先”,看这个“孝”字告诉我们一个真实道理,上面是一个“老”字的头,下面是一个“子”字的底,告诉我们老和小是一个整体。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老人的时候就如看到自己变老一样,看到幼小的小孩也要想到我自己也曾经是小孩子,我自己家也有小孩子。延伸出去,看到别人生病的时候,想到自己也有生病的时候,看到别人困苦的时候就想到自己也有困苦的时候,看到别人失落的时候就觉得能感同身受,这些道理并不是理论上的假设,对生活细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宇宙时空中天、地、人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试问我们呢现前设计如果物流出现障碍的时候我们的身边的物价是不是会上涨?环卫工人停止工作我们的环境将变成垃圾场?若自来水管爆裂我们是否将要受渴?天地旱情严重我们是否会有正常的衣食来源,所以中国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孝”字告诉我们要学会懂得“大我”的境界。

慈悲心就是大我,就是大爱,对别人有爱心,但是不求回报,为什么不求回报,因为帮助别人的时候明白就是在帮助自己。当别人伤害自己的时候知道这个伤害是自己造成的,有点像是牙齿不小心咬到了舌头,有谁会因为牙齿咬到舌头,舌头要报复牙齿的?

佛告诉我们慈悲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爱缘慈悲”,意思是我们因为缘分和他人成了家人、亲人、亲戚、朋友、同事而对这些人能用爱心对待他们。第二各层次是“众生缘慈悲”,很多圣贤人物能做到的境界,他们能对一切人群,无论民族、肤色、信仰、文化、阶层等的不同都生起爱心,还能对世间万物(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虫鱼虾)升起慈悲心,《金刚经》上说到这些众生的范围比较详细,“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第三个层次的慈悲叫做“法缘慈悲”,即菩萨的境界,菩萨修行按照佛法的教导“依教奉行”,这种慈悲心就是“法缘慈悲”。第四个层次是佛的境界,即“无缘慈悲”,佛度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心是“无缘”的,没有任何原因和条件的,我们人世间要问为什么?因为这是成就圆满佛果后“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

所以佛教才教导我们“无缘”即没有任何条件的是大慈心,明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法身是一个,就会升起大悲心。

明白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的道理,并慢慢做到佛法讲的境界,我们就会转变我们的生活,转变我们的境界,我们才有“本钱”去追求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
  
  • 甜蜜乡村
  • 发表于:2015/3/11 10:54:29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开始研究社会学了?
(0)
(0)
清茶淡酒,饮而醉之!
  
  • 捕色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3/13 17:43:23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社会学说不好,只是深深感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现实社会危机的严重程度不止不如意这么轻松!只要打开网页,每天都有大量的灾难性事件在上演,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末法时代,众生最苦的时代,社会如何才能转变?
人心的转变是根本之道!不能“舍本逐末”!人心是根本,政策、法律、网络、技术、科技等现代化物质手段是末,可以合理运用,协调运用。但是根本得回到人心的改造上来,从哪里做起,有识之士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带着身边家人改变,带着朋友、同事改变。大家在谴责社会的时候,先回过头来谴责自己,改变自己。这样人心向善了,人心慈悲了,社会才有希望。古人讲厚德载物,社会能可持续的发展是靠社会有深厚德行作为基础,这个社会才真正的有希望。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