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穗县教育发展简史

  • 短发
楼主回复
  • 阅读:688
  • 回复:6
  • 发表于:2013/6/5 16:51:15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注:根据县安排,由教育局编撰《三穗教育发展史》,该稿先由管再成老师收集材料,本人根据管老的材料,走访资深老教师,查阅档案、史志资料等,形成初稿,交由管老修改,并发布到“一哥”微博征求意见,但几乎没有收获,现在此请各位老师帮忙,完善该稿,诚谢!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天柱县相连,南与剑河县为邻,西北与镇远县毗连,东北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交界。全县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辖5镇4乡,159个行政村,5个居民社区(居委会),1589个村民组。全县总人口为21.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万人。全县居住有14种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5.2%,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5.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8%。65号国道高速公路从东北至西南横贯全境,与320国道、310省道、830县道交汇县城,交通异常便利,是黔东交通枢纽、湘楚入黔要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素有“千里苗疆门户”、“黔东要塞”之称,被誉为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这里山川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灵人杰。三穗,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乡。
        三穗县境内山区纵横、峰峦连锦,沟壑遍地。建国前,由于生产关系束缚,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加上对立的民族歧视,致使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非常低下。边远山区一直沿袭刀耕火种,肩挑背驮的原始生产方式,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由于生产荒芜、交通闭塞、文化非常落后,文盲占98%。世代深居大山老箐的少数民族同胞,笔墨书本都未见过,偏僻村寨找不到一个读书识字的人。苗族聚居的寨头、巴冶、良上、稿桥等地,识字的人屈指可数。广大农村很少有学校,直到清末光绪始有官办学校。
        三穗自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有社学(私塾)起,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方有公办学校。风雨兼程,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三穗教育经历了260多年的沧桑变革,既有往昔的曲折与隐痛,也有今朝的成功与喜悦。
        建国前的三穗教育,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兴学时期
        三穗教育萌动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邛水一批热心教育的绅士,如鄢豫泰、屠汝荣、许日章、杨起云、吴绍周、周日祥、王惠周、王辉煜等人以屠捐、米斗、猪牛捐为资,分别在邛水县丞治地八弓、雪洞、上德明、长吉、圳洞(今贵晓)、高寨、款场、响水等地办起了初等小学堂。这就是三穗学校的起程之时。
         二、兴盛时期
        辛亥革命后,一些有识之士则创办新学,接受西方文化。对原有学校采取“大加整顿”、“分区设学”,使从来没有学校的区也办起了学校。
       民国3年(1914年),在邛水县城所在地办起了“懿德女子学校”,接着长吉、顺安(今顺洞)也创办了女子学校,瓦寨初等小学增办高等小学。以后又将“瓦寨高等小学”改为“乙种农业学校”。据民国24年(1935年)统计,除增设这些学校外,还在四、五、六、七区增办了高等小学。
       民国初期,对私塾进行了整顿,凡是私塾则采取审查、改进和取消的政策。经整顿后,私塾还有10所,在塾学童200余人。
       民国29年(1940年),继续推行新县制,施行国民教育。保设保国民小学,乡设中心国民小学校。全县小学迅猛发展到90所,在校学生增加到44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45%。
        三、衰落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随即挑起内战,政府官员忙于内战,无暇顾及教育,三穗教育一落千丈。建国时,全县仅有公办小学25所,在校学生仅有1837人。
         1949年11月7日,三穗解放,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学校教育的恢复、改造和发展工作。半个世纪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三穗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及时接管了旧学校,采取措施整顿学校混乱现象,积极筹备开学上课。一批在赋闲的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出来任教。1949年底,全县中、小学绝大部分开学上课,学校普遍开设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时事政策课程,贯彻执行了“维持现状,逐步改革”和“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在教育界对教师的思想改造中,坚持了“既不急躁,又不放任自流”的原则,团结、教育、改造了一批旧知识分子,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使之改变思想面貌,焕发了教师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献身的热忱。成人识字教育,由于冬学、民校等教育在全县的推广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工人、干部的文化素质,使非文盲率由民国时期的2%上升到54%,从而使全县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了文化的主人。
        1953年至1957年,中、小学教育在“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教育战线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学习苏联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1958年到1962年,全县教育事业大起大落,在曲折中发展。1957年初,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加强了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但从暑假开始,全县教育界的反右派斗争全面展开,直到1958年夏秋,这场“斗争”才基本结束。在这次斗争中,由于“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不少教师被错划为反、坏、右分子,使不少人蒙冤受屈,给教育事业造成了不幸后果。
        1958年,三穗开展的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革命”、“教育大跃进”,从表面上看“成绩不小”,实际是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发展,违背教育规律,用劳动代替教学,事与愿违,成绩甚小。从对教材的“砍、换、补、留、合”到“踢开课堂、踢开课本、踢开教师”的开门办学,都是为了提前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实现“基本无文盲县”,大办“红专大学”等高指标。在1959年的反右倾中,对曾经抵制过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好教师、好干部都扣以“右倾保守”的帽子,给予“插白旗”进行批斗。事实证明,从1957年的“左”倾思想抬头,到1958年开始的“教育大革命”、“教育大跃进”,不但没有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反而使教育事业受挫、遭难。
       为了纠正教育工作中“左”的错误,自1962年6月三穗与镇远分县后,遵照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整、压缩、充实、提高。桐林中学停办,瓦寨中学停止招生,保留三穗中学。全县中学22个班1075人,压缩为15个班749人。小学教育,县城完小保留不变,全县保留完小13所,初小除少数民族聚居区稿桥、寨头两公社保留3所外,其余24所初小,分期分批转为社办或民办学校。经过这番“消肿”,三穗的教育才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1963年至1965年,全县中小学先后认真贯彻“小学四十条”、“中学五十条”,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伤害教师积极性的“左”倾错误,使全县教育工作转向稳步发展。在恢复、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按教育规律办事,既重视智育、体育,又重视德育。针对当时实际,加强“双基”教学,积极开展“精讲多练”,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1963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使耕读小学大发展。同时,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甄别平反了1958年“教育大革命”和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批判、受处分的教师,稳定了教师的情绪,开展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彪、“四人帮”竭力推行极“左”路线,篡改党的教育方针,炮制“两个估计”,污篾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是黑线专政,打击迫害广大教师。部分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被划为“黑邦分子”、“三反分子”、“牛鬼蛇神”、“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残酷批斗。随着贯彻《关于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后,先后派出工宣队、贫管会进驻全县中小学,开展所谓“打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的“占领与反占领”的斗争,把茅头直指广大教师和学校干部。紧接着“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等运动,大批中小学教师被罗织罪名,打成“专政对象”。几经折腾,教师严重缺额。1974年学龄儿童20623人,全县小学只有教职工698人。教育工作又受到严重影响。十年动乱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学风、校风差,学生纪律更差,教育质量普遍大幅度下降。
       “文革”十年,还大乱办学体制,提出“读小学不出队,读初中不出社,读高中不出区”,实行小学戴帽初中,开门办学,以劳代学,取消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培养选拔人才的标准,造成了高中不及初中、初中不及小学、小学不达水平、文盲大量出现的局面。
        粉碎“四人帮”后,三穗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批判“两个估计”为起点,全县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拔乱反正,正本清源,不断消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恢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党的教育方针得到正确的贯彻。
         三穗县委、县政府以极大的热忱,从各方面努力,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关心和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提拨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权益上坚决保护。据不完全统计,从教师中选拨到县委、县政府、各科局、各区乡政府充任领导的就有32人;吸收为中共党员的就有140人,占党员教师总数的55%,结束了教师入党“难于上青天”的历史;经过批准为中小学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的54户。通过教师工资的低调、普调,增加10%,使教师工资待遇有所增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待遇还属于偏低的层次。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社会上尊重教师的风气有了空前好转,教师光荣、受人尊重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国家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三穗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辉煌成就。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成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和校舍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三穗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独特的智慧,谱写了一页页灿烂辉煌的教育新篇章。
        改革开放10年后,三穗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县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全县学校进行整顿,调整领导班子,撤销“贫管会”,学校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到1987年,全县有完中3所、18个班,在校学生881人;初级中学6所、74个班,在校生4382人;初级农业中学1所,3个班,在校学生184人;在二中附设1个职业高中班,共47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1个班。全县在校学生总数5494人,是1949年的26.8倍。小学(含教学点)184所,在校学生25952人,是1949年的14.1倍。有正式教职工1322人(其中小学1025人,中学297人),是1949年的9.3倍。全县开办正规的幼儿园(班)10所16个班,入园儿童468人,结束了1958年至1960年大起大落和“文革”中遭洗劫的幼教历史;小学入学率达94.6%,毕业率为88.7%,巩固率为95.2%,普及率为85.4%。中学教育,从1977年恢复考试制度以来,至1987年止,为大、中专学校输送了本科生137人,专科生135人、中专生364人,师范生488人,合计1124人。各级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毕业生。从1977年至1987年这十年中,高中毕业生4056人,初中毕业生11670人,小学毕业生30499人。同时,全县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一支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形成。
        1992年,县政府出台《三穗县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奖励办法》(穗府发(1992)3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决定》(穗府发[1992]46号)。对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农业科技教育“三教统筹”、政府职能、教育行政及业务管理、人员调配和教育经费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对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998年,县政府出台《三穗县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明确提出教育的发展思路是:“夯实一个基础”(即巩固“普六”成果,实施“普九”规划,抓好基础教育),“突出一个中心”(即教育工作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办好两所高中”(即办好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和三穗县职业高中,为上一级输送合格的新生和为我县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建立四个机制”(即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监督机制,对教育工作实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达到四个目标”(即五年内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力争达到全州中上水平;办学设施达到基本配套;师资队伍合格学历基本达到任职要求;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三穗教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改革,使三穗教育从此走上了发展振兴之路。大胆启用中青年骨干教师,调整充实校、站领导班子。以款场小学现场会为契机,迅速在全县掀起比、学、赶、超热潮。至此,全县学校管理和精神风貌发生重大变化,得到州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老百姓一致好评。由于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仅三年就基本实现了四个目标,基础教育达到了全州中上水平,高考从“实现零的突破”开始稳步上升,也达到全州中上水平,被黔东南州政府表彰为二等奖。“义教工程”连续三年获全省优秀奖,三穗代表黔东南州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同时,全县大力推行“四制一目标” 管理模式(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目标管理),这是全省率先的。对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学校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
         2000年,县人民政府明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教育方针及“五法一纲二条例”,使“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紧紧围绕县教育改革开展工作。通过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三路沟通”(教育局、职能部门、督导室)、“三督互动”(督政、督校、督教)的格局;促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水平规范化、队伍素质优质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促进以“四制一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确保“两基”质量,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001年起,县教育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条主线”开展工作。“一个中心”,即以分乡镇推进“普九”为中心。“二条主线”:一是狠抓“两基”工作不放松,二是大力启动远程教育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继续实施《三穗教育发展振兴计划》,继续推行“四制一目标”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优化教育结构,狠抓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穗于1986年实现“基本无文盲县”。1989年,三穗顺利通过“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县”验收, 1990年被省、州普级初等教育检查验收团认定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县”,省人民政府向三穗颁发了“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 1996年,三穗顺利通过“普六”复查验收和高标准扫盲验收。2002年11月,三穗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2006年5月,三穗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复查,“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
        2008年,三穗有各级各类学校 106所。其中高中3所(含职业培训中心1个、民办高中1所)、初中10所、小学104所;全县在校生 29289 人,其中,高中在校生 2997人(其中,职中在校生643人),初中在校生8269人,小学在校生18023人。全县在职教职工有1793人,专任教师1729人(其中 ,高中教职工229人,专任教师211人;初中教职工534人,专任教师529人;小学教职工952人,专任教师942人)。有各类幼儿园10个,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47人,在园(班)幼儿4657人。中学教师中具有高级教师职称 70人,占7.7%;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级教师职称413人,占43.8%;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如今,三穗县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以坚实的步伐走上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比肩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施“两基”,夯实教育发展基础。1990年,三穗“普六”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1996年,“普六”省级复查验收合格,被认定为“基本无文盲县”。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抓好巩固“普六”成果的同时,实施“两基”规划。为了实现“两基”宏伟目标,从2000年3月起,先后成立了县、乡、校、站“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作好模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类表、卡、册、簿,并从2002年元月起,县人民政府分乡(镇)进行“两基”自查自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了差距,作出了整改。紧接着,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推出“帮扶计划”,举全县之力,实施“两基”攻坚战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2002年10月,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82%;初中生入学率为99.49%;“三残”儿童入学率为67.92%;小学生辍学率为0.60%,初中生辍学率2.64%;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6.21%;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80.93%;15周岁文盲率为0.21%。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两基”要求。当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2006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查。如今,三穗“两基”正以务实求真、扎实奋进的态势准备迎接国家的督导检查。
         ——加快发展,办学条件日臻完善。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三穗县凭借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抓住“国贫义教工程”、“希望工程”、“帮扶工程”、“爱心工程”等良好时机,引进项目及资金,加大教育投入。1998-2002年,5年共投入经费4824万多元,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撤掉“规模小、功能缺、质量低”的校点,对县属72所中学及村级以上完小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其中希望小学16所,国贫义教项目学校42所,教育扶贫工程4所,“普九”工程10所),基本消除了危房。三穗“义教工程”本着“建一所,成一所,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万无一失”的原则,连续四年获省“优等项目县”。自2003年以来,实施了“义教工程”、“寄宿制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希望工程”,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高质量建设学校主体工程的同时,按“花园式”学校标准,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建设。到2008年,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6.77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4.33平方米。
         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普及实验教学力度,制定了《三穗县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方案》、《三穗县实验室建设、管理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完善“普实”管理机构、如何配备实验教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建立实验帐册等作出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仅2005年,县政府拨款150万元,社会和个人捐资56.9万元,投放于实验室硬件建设。并在原有基础上,按国家2000年标准分别给高中、初中、小学补充实验仪器2416件、9972件和17779件。增配图书12万余册,小学生均图书8.1册,初中生均图书18.6册。全县中小学图书、仪器的配备基本达到有关标准。近几年来,全县频频举办师资培训、开展实验操作大赛、举行教具制作竞赛活动,并注重“普实”工作的过程督导。为加快全县的“两室”建设,强化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发挥广大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06年,“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
        “谁控制信息,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是时代对教育发出的挑战信号。信息时代的到来,既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已闪亮登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县委、县政府着眼未来,紧跟时代步伐,构建远程教育体系,及时启动远程教育和计算机工程,在乡(镇)中心完小以上的中小学和教辅站添置了计算机,建成了微机教室、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部分校园局域网、校校通区域网已启动。一套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已遍及了五镇四乡,一个个校园网已投入正常运作。全县城乡建有远程教育信息站10个,接收站4个,播放点39个。办学条件正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
         在育人环境中,人文环境至关重要。为实现“花园式”校园目标,各项目学校加强了建后的管理工作,对校园实施绿化、美化和净化。一个个花园式校园正展示出新世纪三穗教育的活力和希望。如今,一幢幢具有现代风格的崭新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于“千里苗疆门户”。一个个幽雅的校园相继建成,构成了三穗城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内强素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好与差决定着教育的层次与水准。为此,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提高师资水平。在建立健全全县中小学教研网络的同时,完善教研机制,倡导“科研兴校,以研促教”,把教研成绩纳入评估办学水平和考核教师业绩的目标体系。规定:校校搞教改,人人有课题。并明确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教学目标素质化、教学结构最优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教法,研究学法。强调教育科研要坚持“四结合”:教学常规管理与开展科研教改相结合;常规教研活动与专题研究、教改实验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推广优秀教研成果相结合;点面结合。县教育局举办的各类竞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充分展示了全县教师多才多艺的个人魅力、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靓丽风采。到2008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国家规定标准。
          ——职成并举,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自1996年实施高标准扫盲后,三穗县非文盲率达99.4%,经省级验收,被认定为基本无文盲县。“两基”进程中,全县大力兴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全县青壮年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文化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全县每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达1万多人次。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办了内容丰富的专业班,开辟了果园、实验田、机修厂等种、养、修基地。2006年,县职教中心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校,职业教育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三穗坚持“职成”并举的原则,采取“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式,加强扫盲工作,巩固农教成果。对全县青壮年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文化技术培训。聘请农技专家、能手作现场指导。注重树立和扶持农村科技示范户,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扫盲和科技培训。全县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5%以上。近三年来脱盲2516人,巩固率98.85%,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968人次。脱盲人员通过学习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得到提高,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三穗职成教育已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农科教相结合之路。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基本技能扎扎实实”,这是三穗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穗在贯彻“两全”方针基础上,结合本县特点,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开设特长班。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三穗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11月,县教育局举办了全县第七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是三穗历年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体育盛会。裁判员、工作人员67人,近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13个项目的比赛。2005年11月,举办了首届教育艺术节,1200多师生参加了声乐、器乐、舞蹈、书法、演讲、绘画等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了三穗素质教育的成果。2008年6月1日,全县中小学生集体舞大赛在新落成的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改革开放初期,三穗教学质量曾创下佳绩,蜚声州内外,为三穗县教育史写下辉煌的一页。自1998年以来,三穗县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喜人态势。由于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苦战攻坚,使三穗县教学质量在新世纪之初再创三穗县历史新高:2001-2004年,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连续四年名列全州第一。全县人民为之振奋,尊师重教之风蔚然兴起。送子入学,求取知识已成为百姓的普遍愿望。社会力量纷纷捐资助学。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职工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全县形成了“党以办教为本,政以治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尚。
        ——教育优先,抢抓突破发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两基”攻坚战略的实施,为三穗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如何适应新形势,为适应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仍然是摆在三穗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三穗县委、县人民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负重拼搏、攻坚克难,以开拓奋进的精神和宏伟的气魄,为今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划,构建了三穗教育发展的新平台:(一)明确六大战略:一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二是继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四是创办更多的示范学校,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五是建立人才强校机制,促进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六是重视发展幼儿教育,提高学前幼儿教育入学率。(二)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县政府提出了“两突破”,即突破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2012年我县的教育突破工程在全省排名首位,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二是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程。三是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四是实施职业教育振兴工程。2013年,我县加入“百校大战”,以实施教育“9+3”计划为契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职校进园区”的思路,将在工业园区修建标准的职业中学。五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党的领导人早已昭明:“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新的世纪,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亦随之将至,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离不开教育。入世后的中国,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更需要教育驶入高速车道。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这已成为全县自上而下的共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三穗将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作,负重奋进,务实进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全面开创三穗教育的新局面。在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三穗正进行着新的改革与尝试。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三穗教育一定会以稳健的步伐向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进,以全新的态势崛起于新的世纪,崛起于黔东大地!
  
  • 单位专用号
  • 发表于:2013/6/6 7:16:49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把QQ给我,我提供一些资料,谢谢!
(0)
(0)
  
  • 短发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6/6 8:12:50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单位专用号 发表于 2013-6-6 7:16:49 :
楼主,把QQ给我,我提供一些资料,谢谢!
谢谢!QQ号为:648437532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3/6/6 12:50:10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偶们只能停留在对字句的看法上,对内容,没有资格提啊。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3/6/6 12:59:53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黑邦分子”、是否是错字??
(0)
(0)
  • 消费者
内部员工内部员工
  • 发表于:2013/6/6 14:37:08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点看不懂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3/6/8 14:39:50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