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游记散文 《良上,勾人的苗族风情》

  • 苗侗之音
楼主回复
  • 阅读:3414
  • 回复:16
  • 发表于:2011/11/1 13:37:03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良上,勾人的苗族风情


作者:杨昭璍


1傍依苗疆门户


 
          良上虽然偏僻,但是它却很迷人,苗语称“坂襄”。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三穗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全乡总面积132.68平方公里,北与长吉乡接壤,南与剑河县观么乡相连,东与瓦寨镇相邻,西与台烈镇交界。良上乡政府驻地平均海拔745米,老山坡1468米,为三穗县境最高山脉长吉到良上、台烈到良上、顺洞到良上的公路盘旋于巍峨的崇山峻岭后在此交汇。
      
      从三穗坐上汽车通过千里苗疆门户的鲤鱼坡,斜坡而上往东北部爬行在天下第二大苗寨—寨头屋背山岭,沿途鸟瞰就会看到蚩尤部落后代聚居于寨头的整座风貌,山下面的盆地与这里落差约有150米,一些苗寨的房屋被大坡遮掩住,透过高处仍然可以看到远处缓冲地带那些排列错落有致的依山而建的苗家房屋,平原里河流散着银亮水洼斑斑泛光如镜似鳞,衬映着纵横阡陌的田园景色,原野的蔼雾如蒲公英的花絮冉冉飘逸,又像喝醺了酒的少妇仪态万方款款迈动着醉步在跳着芦笙舞。
         
          由此,再往前大约一公里就到了久纳佬接龙桥牌坊,透过因每一年镶桥节日遗留在牌坊下面许多发白的烟花炮纸,沿着弯弯曲曲的花街岩路延伸到祭台,祭台坪后面土壤呈现奇特的五色泥,使祭台坪更加诡秘神奇。发源于也雾山的整匹山脉亢然疾奔几千米,像一条苍龙遒劲的把头扎进久纳佬河里,久纳佬河把也雾山和寨头隔开,龙脉骤然在河岸停步。传说寨头的苗族祖先因为也雾山龙脉好,就架桥把龙脉接到寨头,后来寨头人果然发达兴旺,相传代代每年都要在这里进行隆重的祭桥活动,每当二月初二来到,寨头人全部统一去续修每年因山洪冲毁的桥,这一天亦称为“龙抬头”。
      
      原来寨头共分12大房族,每个房族要在久纳佬河上架一孔桥,整座桥共12孔连在一起,联袂成了一座横跨久纳佬河完整的也雾山接龙桥。
      
      祭桥活动非常热闹,外乡跑来看热闹的与寨头祭桥的人在这里欢聚一堂,燃起篝火,跳着芦笙舞边吃团圆饭边翩翩起舞煞是热闹。许多年代以来,寨头苗族的子孙后代逐年把祭桥活动沿袭了下来,形成了一年一度苗族民间传统的“祭桥节”,现在,这个接龙桥因为历史悠久成为了苗疆门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良上的苗岭风光


      
      地势渐行渐高,从山腰的中部穿行,盘亘于满天星水库上部,穿行在石坪寨脚,沿途苗语宛若天籁,咿呀难懂。经石坪始进入良上乡境的贵槐,又穿行在几弯几曲的僻静小山谷,才进入巴冶。巴冶楼房耸立紧凑密居,到处巷道路口脆银声阵阵传来,人口繁众的街上苗民衣着鸠结,特别是头戴饰银帽身着蜡染奇装异服的垂髫小孩反反复复、来来往往川梭于马路,银铃碰脆的音乐就是从这些嬉戏追逐的小孩身上发出来的,非常美妙。出得巴冶,进一条长湾翻坳盘出小巴冶再行十来里,才来到良上。
         
          从外进入良上腹地,老山坡矗然于眼际,在老山坡脚下数千年都居住着上、下两个苗寨,居老山坡河水上游的寨子叫上寨,与老山坡翘首对望,居老山坡河流下游的寨子称下寨,两个村寨世代相互相守、相依相恋就像是永不分离的姊妹。从小巴冶方向往东北流去的一条河流,与从老山坡发源的河流交汇于良上街背,溪流至西向东注入邛水,似一条蛟龙长吟20多公里,长年经流不息,穿高桥、乌龟寨峡谷,经地盛、贵秧,于长吉汇入邛水河。中途流经下寨两里地的寨告参天古树旁,幽雅自然的山郭水环、溅弹起的水雾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水幻村烟的风景。
     
      素闻良上历史悠久,在清朝乾隆年间设堡建制,而水稻“香稻”盛名响誉,明朝万历十五年,良上糯谷就被官方指定为贡物上贡朝廷,可谓物华天宝。
     
      境内的苗族居住地多选择在崇山峻岭绵延的山麓,以及边坡地带上,建筑巧夺天工多以吊脚楼表现,险峻雄奇,飞檐翘角,鳞次栉比,临危不乱,和谐统一。村舍农家多有树木掩映,如泼墨油画;春天,清风燃烧高原,新枝发芽把苗寨打扮得真的是葱茏掩翠;夏季,眴风徐徐到处花香榭蕊;一到深秋沉烟轻锁,霜叶吐彩,万山红遍;到得寒冬吹雪,群峰裹寒、夹风溯冰、到处玉树银花,风光如此美轮美奂,这些天然的立体画面构成了良上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别具一格的特色,有诗描述“苗岭云横峰迢递,烟霞轻抹村晖微。一堤柳岸蓼花滩,两条桃溪汇郊墟。”,已经把良上描绘得像一幅山水画一样令人神往。

3、美丽的民族挑花、刺绣


     
      苗族的挑花刺绣文化堪称一绝,在良上乡境内主要以中坪、坪寨、贵槐和小巴冶以及白眉的传统工艺为代表。她们的挑花没有底样,其花帕、袖帕、花条等图案花纹都是女子凭着眼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用青线在既无勾描、又无底画的条件下,把花、鸟、鱼、虫、字等吉祥的图案在白布上直接轻纱、纬线一针一线精挑出来。
    
      苗族的刺绣是女子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在布壳或布面上一针一线地绣,种类有:花围腰、小凉帽、花边鞋等。一些挑花刺绣品做为服饰装扮,再佩戴上金银饰品,其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4、苗乡文化和风情


         
                   我来到良上工作九年,亲眼目睹了良上每一个独特的民族节日,在良上每一个苗寨都有节日,一过就要热闹三到五天,特别是贵槐的“正月十五”,寨往的“社日”,巴冶的“土王戊”,稿米的“七月二”、“白眉的十月二”、良上的“六月六”和稿白四十八拐游山节等,组成了良上民间比较隆重、较大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每逢节日,四乡八寨的苗族同胞聚集在过节村寨的芦笙场里吹笙跳舞。
     
      由于良上有四十八个苗寨,因居住地差别的不同,形成了良上各个苗寨踩芦笙各冏异的民族舞蹈“笙歌文化”的特色。 
     
      苗乡民间文学蕴藏丰富,传承的《养金杉》、《铸造日月》、《开天僻地》、《兄妹结婚》等神话和民间故事,演变成了苗家酒桌上与客人对歌的脚本和盘歌。在婚俗方面,旧有“半路迎亲”仪式,新嫁娘回门转脚回娘家之日,娘家设“拦路酒”和“拦门酒”拦住女婿与陪伴女婿来的客人。凡是客人均喝两杯牛角酒,不会喝酒的人,也要在牛角上抿一下,表示已喝过了主人家的酒才有资格进入主人家门。    
     
      良上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特别是对古树、巨石、土地、桥以及纪念节日的祭拜等,加之习俗特异,民风纯朴,古道、悠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苗乡神秘色彩的人文风情。

5、巴冶土王戊


     

      每年的巴冶土王戊节日,都能够挑出一、两个能歌善舞的少女,苗岭的女人们穿上自己巧手织就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邀上几个姐妹结伴,爬山涉水聚集巴冶芦笙场踩芦笙跳舞。在这里有许多未婚的青年男女借踩芦笙的机会,选择好自己的意中人,谈情说爱,找到了终生伴侣成就美满良缘。舞蹈这天,所有苗乡的少女都身着盛装,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和阿娜多姿的身材,在芦笙场里大大方方翩翩起舞,穿着精美图案、绣上各种斑斓的服饰,穿梭融汇于银环金光里,随着玉翠摇曳的乐章,真的让人迷醉,来参加芦笙会的客人可以在这里游乐三日三夜,甚至还会被当地苗家人款待着大碗吃肉,大碗喝酒。


      

          在巴冶“土王戊”芦笙节这样的好日子里,从外地来参加芦笙节的青年人,当他们来到巴冶苗寨门口的时候,远远地吹奏起“凤求凰”的芦笙曲子,芦笙笛音把异乡客人的讯息传递给在芦笙场当地的主人,芦笙场里的苗族人听到了就会欢呼起迎接客人的舞蹈和音乐来,随着场子里一阵激烈热闹的迎客鞭炮,芦笙场中央的芦笙立时笙歌大作,人身鼎沸,人们蜂拥而来,聚集在一起,奏响起了隆重的迎客笙歌,大家抱着酒坛子来到牛角酒架下迎接各自的亲戚和朋友。


     

      寨子外面小伙子便涌到早已搭起的迎接客人的牛角酒架子下,相互“哟嗬”的打招呼,往往场内姑娘们则伸起了颀长美丽的项脖向外面望去,个个都激动,人人都欢呼。那些从外地来的英俊青年和穿金戴银漂亮的女人与姑娘们走到牛角酒台前收起芦笙,由带队人慷然的领着他的同伙向欢迎他们的人深深一揖,把头凑近牛角用嘴把角轻轻咬住。在苗家喝牛角酒就有一个习俗非常讲究,也只有远方尊贵的客人和最受欢迎的尊贵客人,才能有资格喝牛角酒,小的牛角酒有半斤,大的则装酒一斤以上,若是水牛角就会在两斤左右。但,喝牛角酒时客人不能以手去接牛角酒杯,否则就犯禁忌,被视为一是客人酒量大,主人家会继续另外酌满一牛角让你喝;二是不尊重主人,有挑衅比酒量的意思。


    

      男人们凑近牛角,用牙把角轻轻咬住,把头慢慢仰起“咕噜…咕噜…”的把这一角缓缓喝完,而女人们只需轻抿沾唇就侧身移步舞场。只听芦笙场内传来不断的“嘟…嘟…”声,喝过酒的客人会甩开舞步在人们让出来的过道里走进芦笙场。稍许,芦笙场里热闹喧嚷了起来,有人把鞭炮燃起来丢在他们队列中间,人们开始踩芦笙了。盛装的少女们围着圈圈欣然入伍,许多老少妇女们也轻盈踏舞,瞬时,芦笙场随着穿戴银饰的苗装发出阵阵细碎的银花,以优美的乐器声音与笙歌交织一起,揭开了苗族飞歌的篇章,随着优美的节奏,人们蹁跹的舞蹈了起来,狂歌劲舞整个芦笙场顿时沸腾了,巴冶因为土王戊节日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舞场里围起了一层又一层人,自然舞蹈形成的舞队,有好多种类,头戴方巾的是青年少妇,也穿着胸围的挑花刺绣,幼童戴着小银帽另成一对;10来岁到14岁的小少女又是一对,也是穿金戴银;15岁到20来岁的是青年窈窕女子;老年人、中年妇女没有穿戴银饰,只是扎着普通的角帕,但是衣服上的纹饰是非常讲究的,各自为一队。外乡来的也各自分成这种队形,但是衣服上的纹饰是非常讲究的,各自为一队。大家在袅袅娜娜快活的舞蹈,围绕吹芦笙的歌师傅一圈又一圈的舞,旋转的队伍像是汪洋大海里圈起的朵朵水莲花;吹芦笙的也分成几对,四到五人为一队,最大岁数的老人带着毛毛帽,按照福禄寿喜的步型,捧着芦笙迈着沉稳的步伐吹奏;带着厚厚头巾的是中年人,再次为打扮得英俊未婚的青少年,可以分成几队上场。这里的小伙子只要是被踩芦笙的少女相中爱恋,会在众目睽睽里被那少女从自己手臂中褪下的手镯子套在芦笙上,习俗叫取同意。如果是两情相悦都相互喜欢对方时,待当天舞会结束后,则男的要邀伴一心一意诚恳邀约女方去田野或者比较清静的地方进行情歌抒发对唱,取同意初定意中人。如果当男方没有中意女方时,就要把套在芦笙上的手镯子取下,托熟人、朋友悄悄的把手镯子退还给女方。


    

      出现在这里漂亮的苗族少女会像只开屏的孔雀,在芦笙场里翩翩迁舞,周围跟着她的少女们顿时都会被漂亮女人们的优美舞步带动踩踏起一圈又一圈激情地舞蹈,吹芦笙的青年心里更是一阵喜悦胜似一阵喜悦,倾情卖劲地把最美妙的音乐吹奏出来。这场面真的让场外面观看跳舞的游客看呆了,在整个舞场里漂亮女人的影子就像仙女一样把自己的美丽留在了男人们的印象中,而小伙子们美妙的芦笙演奏也会深深地镶入了少女的心坎里,芦笙吹奏了一曲又一曲,总是舍不得放下,就连身穿盛装的女人也是跳了一圈又一圈不愿意停下舞步,大家都沉浸在对方美妙意境的幻想中,外地远方来这里看热闹的客人可以安心随意在这里苗家做客,遭遇盛情款待,三至五天芦笙活动结束后方才散开回家乡去


6、良上六月六


    
      良上“六月六”歌会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良上有一位漂亮的苗族女子莲花,生在姓陈的贫穷人家。莲花父亲因欠马家的债被逼生病焦急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父债子还,于是莲花从小就被契约卖到马家来做活为父抵债。莲花到马家长大了就爱上了在马家做长工的水生。马家看莲花越长越漂亮,想娶她做儿媳妇,莲花的舅舅贾家也要娶她当儿媳。但是,莲花已与水生私下订了婚。曾对天发誓:莲花非水生不嫁,水生非莲花不娶。两个年轻人为了逃避马家和贾家的纠缠,他们俩准备私奔追求幸福新生活,最后商定在农历六月六赶场天,趁人多混乱的机会逃走他乡谋生。谁知俩人密谋逃走的消息传出,竟被马家和舅舅贾家两家知道,两家都在六月六莲花和水生逃走的这天来抢夺莲花。莲花和水生俩人借着密密麻麻集市人多的掩护,刚刚走出街背过完犀牛河,双双来到南面大河沙坝河边,马、贾两家已闻讯追赶了过来。面前被滔滔的河水挡住了去路,俩人焦急如焚眼看莲花就要被抓住,忽然间天昏地暗,天空霹雷炸响,狂风四起,莲花手中的伞被风吹开,水生见状,便急忙去帮莲花的忙。正当此时,一股大风猛然刮起,莲花和水生连伞带人被风托起,知道是神仙搭救,于是俩人紧紧把伞抓住飘到空中驾云腾雾而去。云端里传来阵阵的歌声,咒骂马家心肠狠毒,强霸民女,又嘲笑贾家不是好人,不讲良心。从那时候起,每年一到农历六月初六,良上苗族的青年男女就聚集在她俩驾云升天的河坝上对歌,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幸福,沿袭至今
    
      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三穗各地苗族青年男女清晨从家里出来,中午到达良上,他们云集在这里对歌。溪河两岸砂滩上,人山人海,这里一群,那儿一伙。烈日当空,河边的砂坝上,五颜六色的伞底下,几位英俊的小伙子在与几位貌美的姑娘在对唱着歌,他们以歌传情来赢得对方的爱,追求寻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在良上度过数次“六月六”,看到那农民舞台上精彩炫目舞蹈节目的表演;优美动情的山歌、悦耳如天籁的苗族飞歌、“嘟嘟”浑宏的芦笙、咚咚的民族腰鼓、银铃脆响盛装美丽的苗族女人摇曳起圈圈涟漪的舞蹈,与星光灿烂的篝火燃烧在激情良上每个风情的夜晚,非常妩媚美好。
     
         “土王戊”和“六月六”是良上乡苗族人民的两个大节日,其优美的歌舞在不断的展示和创造着辉煌灿烂的苗族文化。宏大的芦笙歌舞和盛情的款客之礼,其情洋洋采采,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放歌,质朴的民族风情,让人陶醉,留连忘返,温梦苗乡。
 

(2011年10月于三穗)


 

  
  • 狮黔邛水人
  • 发表于:2011/11/1 20:19:02
  • 来自:新加坡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曾听说良上六月六很是热闹啊!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啊!
(0)
(0)
  
  • 咏中
  • 发表于:2011/11/2 9:11:29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内容很丰富
(0)
(0)
  
  • 苗侗之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1/2 14:14:27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的,前几年可以说大过台江的施洞姊妹节,现在又开始冷淡了,昨天,散文网里已经转载了,可惜我没有把土王戊时间写上来。
(0)
(0)
  
  • 笑品秋色
  • 发表于:2011/11/3 17:42:54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勾人”可不可以改为“勾魂”呢?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1/11/5 14:24:45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良上的熟悉难能可贵,希望良上能够让外界所熟悉。
(0)
(0)
  • 黔岭山鹰
  • 发表于:2011/11/6 8:55:02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嗯!良上是我县很具特色的好地方。
谢谢你的大作,丰富了我们的栏目!
(0)
(0)
  • 黔岭山鹰
  • 发表于:2011/11/6 8:57:40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建议你写一下良上的“甜藤巴”好吗?
(0)
(0)
  • Flower
  • 发表于:2011/11/6 9:51:49
  • 来自:贵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1/11/6 10:32:38
  • 来自:贵州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甜藤巴”是什么?能否说个大概。
(0)
(0)
  • 苗侗之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1/6 20:04:53
  • 来自:贵州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黔岭山鹰 发表于 2011-11-6 8:57:40 :
楼主,建议你写一下良上的“甜藤巴”好吗?

对于甜藤粑我也不知道哦,待我了解再说吧,其实我是款场龙脚人,只是在良上工作仅对其民族风情调查了解而已。
(0)
(0)
  • 苗侗之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1/6 20:08:00
  • 来自:贵州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笑品秋色 发表于 2011-11-3 17:42:54 :
“勾人”可不可以改为“勾魂”呢?

勾人和勾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风情用勾人比用勾魂好。
(0)
(0)
  • 苗侗之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1/9 17:52:51
  • 来自:贵州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良上秋叶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拥挤的苗岭——雅中村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拥挤的苗岭-良上雅中风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古木掩映,芭蕉碧玉如黛,依山而建的苗族居民房屋,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水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苗岭苗族大聚居的吊脚楼风格,层林尽染,巧夺天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房屋鳞次栉比,为苗岭增添了一道景色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良上雅中,这样的村寨当属三穗第二大苗寨,应当不为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雅中,地灵人杰,我明白了你的内涵;因景文雅而名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透过古铜色,可以看到聪明的苗族人悠久的文明历史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桃源,也不过如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五星红旗在这里依然鲜红飘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坐得高,望得远,紧紧拥抱苗岭的大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苗岭的故事将在这里流传




(0)
(0)
  • 连呼吸都说谎
  • 发表于:2011/11/14 10:55:35
  • 来自:贵州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良上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几年前去的了,有时间一定还得去去。。。。特别是六月六  蛮热闹的
(0)
(0)
不做需要女人的男人,要做女人需要的男人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