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寨头“二月二”神韵

  • 三穗童伟
楼主回复
  • 阅读:1492
  • 回复:6
  • 发表于:2011/3/19 15:38:17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寨头,我去过很多次,但每次去都是在炎热的夏天,每次都是领着远方的客人去那里观光寨头的原生态和古老的木制吊脚楼,去过那么多次,为什么我还要去呢?其实,每次去都没有在二月份,都没有机会看到寨头“二月二”的传统风俗神韵。这次去,是因为感受那传说中的神奇呢?还是为了寻求一份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去,不管如何,但我心里还是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古老寨子的平和与宁静,能感受那里独有的风情与韵味。
    那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一座大山下坐落着的古老寨子,记得小时候就和两个小朋友踩着自行车去摸访她的模样和美丽,那座大山就仿佛是母亲那强壮的身体,沉稳地耸立于苍穹之下,依山斜坡上的片片田丘,犹如云中登上天的阶梯,那远山间缠绵着缭绕的云雾顿时间在悱恻的地盘山间堆叠撒开,直至曼延到山腰上的树林边,山脚下泛冒起白烟的小溪水沿着山墩漫漫向远方流淌,直到看不到边缘。然而,那甘甜般的乳汁却在这座大山里哺育着一个远古部落的蚩尤支系,而我们这次就是去领略这个支系的“二月二”独具特色的祭桥节和古老神秘的“婚俗节”风情。
     2011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天还没亮,我和几个朋友高兴地坐上车,车子在昏暗的路灯下穿过,直向寨头驶去。这天,天气有些冷,只见车窗外,晨雾中夹杂着疏疏落落的春雨,水气映在车子的玻璃上泛起了一稠白色的帘维,路上,山野,都是湿漉漉的,就好像秋天萧萧的雨水缠绵着叶片的眼泪,那么的湿润,而又那么的丰泽晶莹。出奇的季节,冬去春来,在春花绽放第一朵时,天气还带一些寒冷。
车子开出县城大约二十分钟,天蒙蒙亮了,远处的村寨和树林出现在车窗外,那些安祥的村落绰绰约约地隐没在丛林之中,就像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山坡上,树稍间,还依筑地残留着去年冬季枯萎的叶片,山峰上也有几许灰暗的颜色,被正在驱散的晨雾罩得一片烟水空灵。眼前的石蓬里偶尔可以看见几颗茁出春色的小草,嫩绿的新芽上点缀几滴晨露,显得格外的清逸和幽静。路边的田野,金色油菜花抿着小嘴微微地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沁入我的心肺,那些含苞绽放的花蕾在晨露装点下透明晶莹,更加妩媚动人。
    半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只见路边停了很多的车子,用竹篮挑着东西来祭桥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把车子停放在路边,我们下了车,沿着一条又徒又弯的小路下到山脚下清流的小河边,只见一座木桥横卧在小河上,把两座山连接起来,看见苗族村村民在桥上烧香、烧纸、敬祭,桥的周围有很多苗家男女,有的在杀猪、杀羊、杀鸡、杀牛,有的在忙着生火做饭菜,炊烟与晨雾混合成银白色纱帷织出一个繁忙的生活画面,这座桥的桥墩是用青石混水泥凝成的12个墩,上面由木铺制衔接。桥面的两边是用木料做成的栏杆,栏杆中间有12根四方小木柱,每根木柱上做有一个约30公分大的四方香炉,此时香炉上已插满了正在燃的香。据说,寨头原来是住在也雾山,后来有几个青年出来打猎发现寨头这里土地肥沃,山青水秀,是人间居住的好地方。后经族长商定,就决定把苗寨搬迁到寨头居住。寨头一共有12房族氏,商定每族人修建一个桥墩,把也雾山的龙接到寨头来,这样,寨头就会吉祥富贵,发家致富,经12族长商定后就选定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修建,就把“二月二”这天定做“接龙桥”。后来为了纪念这天,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就会举行特别隆重的“接龙桥”的祭礼活动,姑娘小伙在这天也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姑娘的头上戴着一朵红花,也希望在这天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所以苗族人就这把这天定为“禳桥节”,也叫“芦笙节”。
    苗寨的高娄山起义,寨头的变迁可能就与那些历史事件有关,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必定是一个历史事件反应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寨头人的祖先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才走进这片沃土,走入这片森林的,住在寨头这片苍凉的山地间。从史记上得知,自从苗族的祖先蚩尤的部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与黄帝和炎帝的部落旷日持久的战争失败以后,苗族人的祖先就开始从未有过的一次大迁徒。他们洒泪离别了沃土平川的旧家园,怀着满腔的悲愤往南方迁移、度黄河、长江,有的在河北、河南、湖南、广西,但大部分的苗民都在云南、四川、贵州定居下来,历史上的苗族人为了反抗统治者的压迫曾无数次起义,但最终还是失败,然后开始大迁移,走进无人知晓的深山密林。苗族人民经历无数次战乱移迁后,他们便更加懂得对故土家园的怀念和对祖先的崇高缅怀无以复加,所以,在苗族人举行的活动中,对历史事件反映的内容却占很大的成分。
祭桥时,除了在桥上烧香、烧纸外,还要在桥上摆12张长方形桌子,一张桌子一房人,按先族的顺序摆成一长排,然后就把煮好了的猪头、鱼、鸭、鸡蛋、再掐些糯米,倒上好酒,在桥上进行敬祭,一切都很简单,然而这一切又很虔诚。我不是民族学专家,也不想去探究祭桥节更多的传说是否真实可靠,但我相信,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这天早晨,鞭炮声,人的欢呼声,在烟雾缭绕中扩散开来。来至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举起镜头在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把这热闹的场面记录下来。
中午,烟雾散尽,四周的山野如沐浴过后清新淡雅的舒兰。我们看完踩芦笙,吃过中饭,直往寨中奔去,今天,寨子中有更为精彩的“婚俗仪式”表演。
来到寨中,得以亲历了古老的婚嫁全过程,从中看到了母权制度的一些痕迹。在一家低矮的木房里,聚集了很多的苗族男女,都穿着漂亮的苗族服饰。几个穿着苗族的中年妇女正为“回门”的新娘子打扮,在“回门”这天,男方家族、亲戚都要来陪送,打扮完毕,新娘和新郎在几个身穿盛装的姑娘的陪同下出门了,新娘和新郎走在前面,紧跟的小伙子,挑着一对细篾篮,竹篮两头,一头装着男方家送来的棉花,另一头是装有原姑娘出嫁的衣物及一把黑色雨伞,另有一个中年男人挑着2个棕袋,一头是茶叶,另一头是食盐,跟在后面的是家族及众多的男女老少。
    女方家好客也早有准备,在路上设卡敬酒。只见两边木制架子上横架着一根竹杆,竹杆上置放着用丝线挂着一对牛角,牛角上贴上大红喜字,牛角内盛满了好酒,苗族人把这一做法叫做“拦路酒”。第二道卡子是设在大门口,俗称“拦门酒”。凡是来做客的人都要喝上两杯后方能让女方家人进屋歇息。下午5时许,在开席前,主要由新郎和3位轻年客人先吃饭,新郎坐在上位,主持的是一位福寿双全的老者,会说恭贺语的长辈。桌上摆上酒菜,听候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发落,长辈的一番恭贺后,4位轻年人就吃喝起来,饭后,主人才叫4位客人把从男方家挑来的那对篮子挑出去。
    春天的下午飘起了疏疏稀稀的雨点,所有的客人离去了,我回味拦路酒的香甜,回味古老祭桥的热闹场面,回味“二月二”的独特神韵,欢快的喜悦淌洋在我的心深处……
  
  • 三穗童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3/19 15:39:58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请指教
(0)
(0)
  
  • 小编穗穗
荣誉会员荣誉会员
  • 发表于:2011/3/19 16:10:41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0)
(0)
  
  • 狮黔邛水人
  • 发表于:2011/3/19 17:32:42
  • 来自:新加坡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ssxxg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1/3/20 12:04:28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全面了解了寨头的幕后故事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